Banner

食品常规检测

食品常规检测

  微生物检测 实验室提供菌落总数检测及食源性致病菌检测。 项目名称 检测内容 非致病菌 菌落总数,大肠菌群,大肠杆菌,总霉菌和酵母菌,乳酸菌 致病菌 大肠杆菌O157:...

食品常规检测

 

微生物检测

实验室提供菌落总数检测及食源性致病菌检测。

项目名称 检测内容
非致病菌 菌落总数,大肠菌群,大肠杆菌,总霉菌和酵母菌,乳酸菌
致病菌 大肠杆菌O157:H7,沙门氏菌,志贺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单增李斯特氏菌,副溶血性弧菌,阪崎肠杆菌

 

营养成分测定

2013年起,国家正式实施了《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通则》(GB 28050-2011),这一举措标志着食品工业从保供应、保质量迈向保公众营养健康的重要阶段。该标准要求食品标签必须明确标注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钠和能量等核心营养成分,俗称“4+1”信息,为消费者提供了更清晰准确的选择依据。

常见的营养成分测定方法包括比色法和滴定法。比色法利用颜色变化来定量分析蛋白质,而滴定法则通过化学反应计算氨基酸含量,从而推导出蛋白质总量。化学分析法如尿素法也常用于确定蛋白质含量,通过氨气的生成量推算蛋白质浓度。近年来,光谱技术也得到了广泛应用,通过光的吸收、散射或发射特性来确定食品成分。随着消费者对健康的关注度不断提高,精准的营养成分标签不仅帮助人们做出明智的饮食选择,还有助于预防慢性疾病。

项目名称 营养标签涉及的具体检测内容
能量  
蛋白质 蛋白质含量
脂肪 脂肪含量,饱和脂肪,不饱和脂肪,反式脂肪酸,胆固醇
碳水化合物 碳水化合物含量,总糖,还原糖,蔗糖,麦芽糖,乳糖,果糖,葡萄糖
膳食纤维 总膳食纤维,可溶性膳食纤维,不溶性膳食纤维
矿物质 钠,钙,铁
维生素 维生素A,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B3,维生素B6,维生素C,维生素D2,维生素D3,维生素E

 

常规理化测试

在营养成分测试之外,实验室还可提供下列常规理化测试服务:

常规理化测试项目检测内容
水分 灰分 皂化值 水不溶物 水浸出物 番茄红素 丙二醛 不溶于水杂质 可溶性固形物
pH值 粒度 电导率 折光指数 滑动熔点 相对密度 杂醇油 油不溶性杂质 游离氨基酸总量
组胺 酸度 二氧化硫 总酸 三甲胺氮 氟离子 游离脂肪酸 呈味核苷酸二钠
铵盐 挥发酸 过氧化值 不皂化物 亚硝酸盐 粗纤维 氨基酸态氮 水溶性灰分碱度
硼酸 淀粉 氮含量 游离矿酸 氯化物 硫酸盐 咖啡因 (总)碱度 亚铁氰化钾
酸价 羰基价 非脂固体 游离棉酚 脲酶试验 氰化物 解冻失水率 挥发性盐基氮
甲醇 碘值 酒精度 乙醇浓度 茶多酚 谷氨酸钠 5’-鸟苷酸二钠

 

防腐剂抗菌效力测试服务

食品实验室提供防腐剂抗菌效力的测试服务

农药残留检测

随着现代农业的发展,农药成为提高作物产量和防治病虫害的重要手段。然而,由于农药的批量生产和大面积使用,农药残留问题日益突出。这不仅对环境和人体健康构成威胁,还引发了公众对食品安全的关注。

为了确保食品的安全,检测实验室采用气质联用、液质联用等专业手段,对食品中的农药残留进行筛选和定量。这些方法能够准确、快速地检测出水果、蔬菜中的有机磷类和氨基甲酸酯类农药残留量。传统的免疫分析法如酶免疫分析和荧光免疫分析也广泛应用于农药残留检测。

农药残留检测不仅关乎食品安全,也是环境保护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科学的方法和技术手段,可以有效控制和减少农药残留,保护消费者的健康,促进可持续发展。

项目名称 可检测下列食品中的农药残留
农药残留检测 水果,蔬菜,粮谷,茶叶,蜂蜜,果汁,果酒,动物肌肉

 

食品添加剂检测

食品添加剂,为改善食品色、香、味等品质,以及防腐和加工工艺的需要而加入食品中的化合物质或天然物质。中国现有2314种食品添加剂,分为23个类别,涵盖酸度调节剂、抗氧化剂、防腐剂等多种类型。检测实验室采用先进技术,如气相色谱、液相色谱等,对食品中的添加剂含量进行定量测定。这些检测方法确保食品中添加剂的残留量符合国家标准,保障食品安全。

项目名称 可检测下列食品中的农药残留
漂白剂 二氧化硫

 

 

有机酸 柠檬酸

 

 

防腐剂 山梨酸,苯甲酸,丙酸钙

 

 

色素 苋菜红,日落黄,胭脂红,柠檬黄

 

 

甜味剂 糖精钠,甜蜜素,木糖醇,甘露醇,D-山梨醇

 

 

 

转基因成分及分子生物学检测

食品中的转基因成分检测已成为大众关注的热点。随着生活水平的提升,人们对食品安全的要求越来越高,尤其是对转基因成分的关注。为了满足这一需求,实验室利用先进的分子生物学技术,特别是PCR技术,提供专业的检测服务。基于PCR技术的检测方法,可以从分子水平上精确识别食品中的转基因成分,确保食品安全和透明度。除了转基因成分检测,实验室还提供鱼种鉴定及过敏原检测服务,帮助客户了解食品成分,保障健康。

项目名称 检测内容
食品中转基因植物成分 水稻抗虫转Bt基因,大豆转基因成分,主要食用菌中转基因成分,小麦转基因成分,玉米转基因成分,油菜籽转基因成分,芹菜转基因成分
动物性成分检测 动物性成分(鸡),动物性成分(鱼),狗源性成分,猪源性成分,牛羊源性成分,马、驴源性成分,鹿源性成分
过敏原检测 麸质,酪蛋白过敏原,β-乳球蛋白过敏原,花生过敏原成分
鱼种鉴定  

 

无机元素分析

食品实验室通过高精度的原子荧光光谱仪和原子吸收光谱仪,能准确测定出铅、镉、砷、汞等无机元素的含量,确保食品从农田到餐桌的安全性。自2013年起,预包装食品企业必须测定并标示钠含量,这有助于消费者合理选择食品,促进膳食营养平衡。这些检测技术和规范的实施,为保障食品安全和维护人民健康提供了有力支持。

项目名称 检测内容

 

 

 

重金属及无机元素分析 钠、钾、钙、镁、铅、镉、砷、汞、铁、
锌、铜、硒、锰、锑、镍、铬、铝、锡

 

兽药残留检测

兽药残留是指肉类、鱼类、蛋奶制品和蜂制品等动物源食品中的兽药及其代谢产物。这些残留物可能包含原药、代谢产物及生产过程中伴生的杂质。目前,兽药残留主要分为七大类:抗生素、驱肠虫药、生长促进剂、抗原虫药、灭锥虫药、镇静剂和β-肾上腺素能受体阻断剂。在食品中,常见的易超标兽药包括抗生素、磺胺类、呋喃类、抗寄生虫药和激素类药物。

为确保食品安全,国家制定了严格的兽药残留标准。例如,农业农村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和市场监管总局联合发布了36项兽药残留检测标准,并于2022年2月1日正式实施。这些标准为兽药残留检测提供了技术支撑和参考依据,进一步完善了我国兽药残留标准体系。此外,GB 31650.1-2022《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41种兽药最大残留限量》也于2023年2月1日起正式实施,增加了“残留标志物”的定义,进一步规范了兽药的使用。

在实验室中,液质联用等专业手段被广泛应用于检测食品中的兽药残留,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随着检测技术的不断进步,我国的兽药残留检测能力显著提升,为食品安全提供了有力保障。

项目名称及检测具体内容
阿维菌素,伊维菌素,氯霉素,阿莫西林,喹诺酮类药物,磺胺类药物,呋喃类药物,四环素类抗生素(四环素,土霉素,金霉素,强力霉素)

 

化学污染物及毒素检测

食品检测实验室通过液质联用和气质联用技术,对食品中的化学污染物如抗生素、激素和重金属离子等进行定量检测,确保食品安全。这些专业手段为保障中国消费者的健康提供了可靠的数据支持和服务。

项目名称
塑化剂,三聚氰胺,黄曲霉毒素

 

动物源性成分鉴定

面对市场上真假难辨的各类肉制品,食品检测实验室采用了先进的RT-PCR技术,通过提取动物中唯一性的DNA,快速而准确地鉴定产品中是否含有其他动物源性成分。这种技术的应用不仅有效确保了肉类及制品整个产业链的质量和安全,还切实保障了消费者的健康与安全。

项目名称 检测内容
动物源性成分鉴定 猪、牛、羊、马、驴、鹿、狗、狐狸、鸡、鸭、鹅 —— PCR/RT-PCR

咨询热线

400-110-0821 18588887646
微信二维码

添加微信咨询

84querys in 0.565 seconds.